红樱桃教育-红樱桃文化艺术培训中心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搜索
 
 

结果按:
 


Rechercher 高级搜索

关键词

围棋  

最新主题
» 《东莞市弈苑棋院》恭贺《红樱桃教育景湖春天教学点》开业!
中国体育发展战略亟待转型 Empty周六 二月 15, 2014 9:38 pm 由 Admin

» 《东莞市邂逅网球俱乐部》恭贺《红樱桃教育景湖春天教学点》盛大开业!
中国体育发展战略亟待转型 Empty周六 二月 15, 2014 9:20 pm 由 Admin

» 《东莞市网球群》网址集锦!
中国体育发展战略亟待转型 Empty周日 二月 02, 2014 8:59 pm 由 Admin

» 《东莞市民间组织-东莞市网球协会》
中国体育发展战略亟待转型 Empty周日 二月 02, 2014 8:44 pm 由 Admin

» 《东莞市网球风云录》
中国体育发展战略亟待转型 Empty周日 二月 02, 2014 8:42 pm 由 Admin

» 《东莞市网球QQ群》集锦!
中国体育发展战略亟待转型 Empty周日 二月 02, 2014 8:41 pm 由 Admin

» 《东莞市邂逅贷》推广广告!
中国体育发展战略亟待转型 Empty周日 二月 02, 2014 8:38 pm 由 Admin

» 热烈庆祝《东莞市弈苑棋院》金麒麟围棋班开课!上课时间:每周二四六上午10:30-12:00
中国体育发展战略亟待转型 Empty周三 七月 17, 2013 12:43 am 由 Admin

» 《东莞市邂逅乒乓球俱乐部》教学点!
中国体育发展战略亟待转型 Empty周三 七月 17, 2013 12:37 am 由 Admin

五月 2024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日历 日历

合作伙伴
免费论坛

免費論壇



RSS


Yahoo! 
MSN 
AOL 
Netvibes 
Bloglines 


社会化书签

社会化书签 reddit      

在您的社会化书签保存并分享地址红樱桃教育-红樱桃文化艺术培训中心

投票
最优秀的发帖人
Admin
中国体育发展战略亟待转型 Vote_lcap中国体育发展战略亟待转型 Voting_bar中国体育发展战略亟待转型 Vote_rcap 
yangpeiyun
中国体育发展战略亟待转型 Vote_lcap中国体育发展战略亟待转型 Voting_bar中国体育发展战略亟待转型 Vote_rcap 


中国体育发展战略亟待转型

向下

中国体育发展战略亟待转型 Empty 中国体育发展战略亟待转型

帖子  yangpeiyun 周二 一月 15, 2013 2:54 pm

中国体育发展战略亟待转型


关于体育改革的话题近期并不热,这个涉及到政府职能转换和机构变更的问题,显然是复杂的利益重组和多元的权利布局的问题。在新的一年,不少人冀望体育改革能实现大文化范畴内发展体育的设计,这也是我至少6年前就公开发文表达的观点。从目前看,3月份的全国两会能否出炉大文化部的设计并将体育纳入其中,是关涉中国体育发展方向的大问题。关于这个问题,目前我们只能看到传言的网络版本和部分学者个人的见解。我向来以为,改革是需要思想和舆论准备的,而体育改革的思想舆论始终难以成为像其他行业改革那样的社会话题。3月份的改革方案即便将体育进入大文化系列,也不可能在不经过讨论、争鸣后直接嵌入,因此,探讨中国体育发展之路至少是体育学人们无法回避的问题。
寻求域外的体育发展经验固然有其隔阂,但其启示也颇具价值。
西班牙在奥运奖牌榜上成绩一般,其人口规模不大,经济这些年也低迷,但其足球(欧洲杯世界杯冠军、皇马巴萨)、篮球(仅次于美国梦之队)、网球(纳达尔)、赛车(阿隆索)却几乎在同一时期达到世界巅峰水平。巴西和阿根廷也有类似的情况。这两个国家在奥运会的足球、篮球、排球等项目上成绩优异,但其奥运会总金牌数与中国差距很大。
西班牙和巴西、阿根廷等国某些项目成绩突出而总体上奥运会金牌数不多的现实,其实反映了世界范围内发展体育的一种观念和逻辑。这种观念就是不和他国去争取所谓的全面胜利,而是在自己有历史传统、群众基础、人才储备、市场环境的项目上重点寻求突破。这种逻辑就是总体上的所谓优异付出的成本和代价巨大,而且不容易彰显个性和突显特色,最终导致体育发展的效益和效率不高。中国的竞技体育长期以来遵循的是奥运争光的理念。从1978年提出“侧重”抓提高”以来,从20世纪80年代倡导的“奥运战略”和1995年推行的“奥运争光计划”以来,始终在国内外推行一种实用主义实则是蒙昧主义的竞技体育发展理念。一个沈坚强独自获得7块拥有全运会金牌的辉煌让多少省市体委领导艳羡,砍掉三大球队的做法就是这种短视的实用主义竞技体育观念下的选择。我们在奥运会上追逐金牌总数的强烈愿望及其实现和我们最近四届奥运会后总是说三大球成绩不理想形成了巨大反差。我们在进行奥运会备战和项目布局时没有三大球很重要这样的逻辑,我们总是根据优势项目、潜优势项目和弱势项目这样的逻辑来分配资源的。所以,我们的奥运战略摆脱不了蒙昧的混沌观念。即便在我们的全运会上,官方也喜欢公布各代表团的金牌总数,并将其作为比较的依据。依据笔者在美国访学的经历和了解,这和我们的教育注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奉行的是同一种理念。我们总是根据高考总分来录取人才,而美国则在突出学生优势科目和考虑社会实践、业余爱好等来综合录取。所以,我们的状元几乎没有一个最终成为大才的,而美国很多某一门学科出色的人才最终成为诺贝尔奖获得者。反映在奥运会的金牌总数上的道理一样,我们即便做了似乎门门功课出色的状元,获得金牌总数第一,但最终登上巅峰的是那些某一门功课优秀的国家,人家只需要几个闪光点就可以吸引世界关注的目光。

那么,中国的体育发展到底有没有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和模式选择呢?美国在奥运体育、职业体育、学校体育等方面都是世界第一,如果中国也想如此齐头并进,是否只能模仿美国模式,会有其它的道路吗?

中国的体育发展当然有自身的逻辑,其中也反映着发展方向和模式选择。
在我看来,中国体育发展存在一个相当严重的错位。那就是:党中央和国家、政府总是把群众体育、国民体质、全民健身等表述为我们体育发展的主要目标和首要任务,而把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夺取赛事的优异成绩、实施奥运争光计划作为相对次要的目标和任务。但事实上,在资源分配和资金分配上、人力调配方面、在领导者着力上,这个顺序是被颠倒过来的。在国家和地方层面,体育部门的主要领导者始终把夺取更多的金牌作为最重要的目标和最主要的任务,多数官员也最擅长抓金牌,不懂得或不愿意抓群众体育。所谓的举国体制也主要是针对集中资源抓金牌来说的。当然,我们抓奥运会金牌是比较成功的,甚至连一些科学家都认为体育界抓金牌的能力值得学习,因为科技界抓诺贝尔奖是没有成效的。
关键的问题是:世界上竞技体育比较强的国家,人家的群众体育、学校体育都是比较出色的。不但是美国实现体育领域的全面领先,而且欧洲的多数竞技体育比较好的国家,也实现了各类体育协调发展的良性态势。所以,我们不但要学校美国,还要学习欧洲的多数国家。欧美国家发展体育的几个主要经验是:
(1)竞技体育重点项目选择依托群众基础、历史传统、地理和气候环境甚至人种特点。而不是像我们那样看哪些项目竞争弱就去突破,基本不顾及我们的群众体育和历史传统,南方一些省份发展冰雪项目被称道就是一个我们自身的逻辑在作祟。根据我的了解,中国是惟一的所有奥运会项目都设立国家队的国家,虽然我们有所谓的18个重点项目,但我们如此热衷于全面展开竞技体育的国际竞争,从体育项目发展的逻辑而言,显然具有非理性的成分在内。这也就给我们自己造成一个后遗症:那些明显没有群众基础的项目的优秀运动员往何处去?中国近年来出现了很多退役后生存困难的运动员,多是那些群众基础不好的项目的运动员。足球和篮球运动员鲜有退役后生存困难的。
(2)广泛依靠社会力量发展体育,通过将体育融入各种社会目标的方式促进体育的发展。德国的各种体育俱乐部承担着关照残疾人和老年人的任务,也把移民关注、避免犯罪、促进社区和谐、培养青少年、与宗教互动等多重社会目标有机融入其中,使得体育不是体育部门一家的事成为现实。美国则实现了各类体育的有机互动。学校体育通过俱乐部为学生提供体育锻炼和人格完善机会、通过联赛发掘人才和活跃校园文化,职业体育通过与市场、媒体、社区、学校、赞助商等的关系维护建立利益相关者体系和可持续发展机制。特别是美国的奥运体育几乎没有运动员就业和安置的问题。因为代表美国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主要由三种人组成:大学奖学金运动员、职业运动员、业余俱乐部会员。这三种人根本无须国家安排工作,而是实现了依靠体育寻求自我发展、立足体育谋生、依托自我职业发展体育兴趣的有效机制。
(3)体育成为社会生活中积极、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欧美社会中各种社会阶层都重视体育,形成了全社会尊重体育、参与体育、投资体育、欣赏体育的社会风尚。美国总统无一不喜欢体育,欧洲的多数政府首脑、社会精英都热衷体育,赞助商乐意扶持体育、众多民众喜欢参与和观赏体育,到处是体育场馆和分布着大量体育场所的公园,使得整个社会弥漫着浓烈的体育氛围,sporting nation、sporting city、sporting parent是社会上流行的词汇。美国健康产业占GDP比例超过10%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体育产业从业人员中半数是运动指导、康复保健人才也是一个例证。
总之,中国的竞技体育不能再搞全面撒网的战略,而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没有群众基础和市场环境的项目就该放弃;中国的体育应该建立各类部门和机构齐抓共管的格局,体育部门一家搞不好中国体育,要么体育部门和其他多数国家一样并入文化、旅游、教育、社会发展、青年、艺术等部门,要么体育部门摆脱封闭,主动对接其他组织的社会目标;中国不应该是网络游戏受到政府资金和政策大力扶持和网民追捧而体育场馆迟迟不能满足要求的格局,中国社会不该是按摩洗脚唱歌麻将占据主流而人人远离体育的风尚。
有些异军突起的项目必须引起我们的关注,并成为我们思考中国发展战略转型的基点。
冯姗姗在高尔夫领域取得了世界冠军的惊人成绩,这堪比网球中的李娜。高尔夫也是2016年奥运项目了,但高尔夫在中国依然贴着“贵族运动”的标签;中国高尔夫产业的发展速度远超世界其他国家,但中国政府已经在限制高尔夫球场的建设。为什么会出现此种纠结的场面?
中国具有特殊的国情,那就是土地资源日趋紧张,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4倍左右,但中国的国土面积和美国相当,而且能有效利用的国土资源更有限。一个新疆就占据了国土面积的1/6。目前中国限制高尔夫球场的建设有两个重要考虑,一是高尔夫球场已经成为贵族化项目的代名词,占用了过多的优质土地资源。二是该项目在中国的运营具有破坏和污染环境的取向,特别是盗采和浪费大量地下水和维护场地污染环境。美国在100多年前就建设了上万个高尔夫球场,如今的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高尔夫球运动已经高度普及,笔者看到美国人一场18洞标准的高尔夫运动往往几十美元,澳大利亚的价格也大体相似,有些场地甚至只需人均10澳元就可打一场。从人种特征和以往的灵巧型项目中国人的表现看,冯姗姗这样的高手还会继续产生,未来的10几年内,中国人在奥运会上夺取高尔夫项目的冠军也不会是奢望。目前的情况是全国球场数量在悄悄地(往往也是非法的)增加,高尔夫球运动的爱好者持续增加,高端赞助商也有很高的热情,中国产生优秀高尔夫选手的一般条件已经具备。我以为,中国不大可能使高尔夫运动普及,但依托现有条件已经足以产生一些优秀选手,包括今后参加职业联赛的顶尖选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个人或家庭投资的模式、辅以体育部门和赞助商的支持,中国会有越来越多的高尔夫球手站在PGA的领奖台上,包括一些年轻的优秀男选手的涌现。
另一个现象是:近年来电子竞技吸引了大批的青少年,而且青少年很关注中国电子竞技在世界大赛中的表现。很多人认为已经被国家体育总局纳入的电子竞技是一种体育运动。
我从来不认为电子竞技是体育运动。当然,我也不认为下棋打牌是体育运动。理由如下:
第一,如果把电子竞技看成是体育运动,势必模糊体育运动与很多相关活动的界限。因为电子竞技是借助电子机械进行竞技的,人的运动能力在其中的作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选手间较量的是心智而非体能和身体运动技能,至少后者是次要的和从属的。而且,参与电子竞技客观上也不能健身或提升身体运动能力,参与者即便有这种主观目的也达不到效果。
第二,下棋和打牌虽然可以成为竞技游戏,但却不是体育运动。从一般逻辑上讲,即便睡觉、吃饭也需要人的体力参与,我们衡量一种活动是否体育运动,一定要看其中人的身体参与是否定向于活动的成效。比如下棋和打牌虽然要用手,但手的动作是从属于智力直接支配的,其动作效果与结果没有必然联系和直接影响。而体育运动中人体的动作是有直接影响甚至直接决定结果的。
第三,有人认为射击、射箭运动和电子竞技很相似,都是小肌肉群的运动,因此既然说射击、射箭是体育运动,那么就不能否认电子竞技是体育运动。我以为,人体动作在射击和射箭运动中的作用比在电子竞技中的作用是有根本差别的。后者虽然也考验手脑协调能力,但人的动作只有间接作用,起主要和直接作用的是电子器械本身的装置。这就如同一个木匠自己手持斧子工作,另一个工人直接把木头扔进机器里,两者具有不同的意味。只有Physical Activity才是成为体育运动的前提。
在我看来,界定一种活动为体育运动,应该同时满足以下几个必要条件:
(1)身体运动或活动是其基本形式,至少是主要形式。
(2)身体运动直接影响活动的效果及其评价。
(3)基本目的是追求身体素质的提高或运动能力的提升。
舞蹈和冰舞也是身体运动,但其目的是艺术表现,而非直接健身,当然,那些在广场以跳舞为健身目的的人群参与的舞蹈另当别论。
电子竞技和网络游戏等客观上不能健身,其活动过程中人体动作的参与对于活动效果的影响是间接的和从属于机械或电子装置的。
普通人骑自行车上班虽然有身体动作,动作对效果也有意义,但如果不是为了锻炼身体而是一种交通行为,则不能和自行车运动者完全等同。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并不赞同鼓励青少年参与电子竞技,至少不该大力提倡。在当前大量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大力倡扬Physical Activity。我儿子所在的美国一所公立小学就要求学生每天至少进行半小时的Physical Activity。
前几天在美国奥兰多迪斯尼游玩发现一个特别现象:在时常需要等待一个小时进入场地的过程中,美国孩子没有一人在玩游戏,而我的儿子以及其他中国人拿着手机玩游戏。
什么时候我们的孩子对于Physical Activity的兴趣不低于电子竞技,中国体育才会有真正的希望。
选择重点突破战略对已经尝试过全面提高战略的中国竞技体育战略转变大有必要,这是提升中国竞技体育效益的需要;真正实现社会资源和力量的整合对口头提社会化但实质上并未社会化的中国体育机制创新转型十分重要,这是实现体育社会价值的需要;顺应国际潮流和特殊国情对始终与国际、国内社会需求保持若即若离态势的中国体育治理理念变革殊为迫切,这是保持体育发展活力的需要。
我坚定地这样认为!

yangpeiyun

帖子数 : 76
注册日期 : 12-12-27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